“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孟村矿充分依托陕西省内红色资源丰富,数量多、种类全优势,在主题教育中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围绕着“学、思、践、悟”一体设计,一体贯通、一体推动,实现红色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上取得育人筑魂的实效。
在“学”上实现由客到主的转变。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孟村矿按照“十百千万”学习工程工作要求,开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邀请领导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进机关、进区队讲述一堂堂立意深远、内容丰富的专题党课。截至目前,十余名干部讲述二十六场次的党课,总计千名职工通过党课重温红色精神;来自基层的员工更是基于自身所思、所感、所知的基础上,开展了“女工党史小故事诵读”“我把党史讲给你”系列活动。讲述者用虔诚而炽热的心,将最感人的红色故事讲给职工听,让红色精神从符号、理念,变成向员工走来的一个个英雄人物。通过一系列由客到主、由被动学到主动讲的转变,让一个个或可歌可泣、或平凡生动的故事再次鲜活起来,让红色精神在员工中薪火相传。
在“思”上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变。与“学”的变革相对应,更加注重在“思”上取得实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通过对党史小故事中蕴藏的红色精神大讨论甚至大反思来实现深度参与、深度思考。在学党史专题教育期间,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天津汇洋石油储运公司重大安全隐患责任人处理的通报,以及彬长公司纪委《关于重申相关纪律的通知》,进一步倒逼党员干部自我审视和自我反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管对于我们的党还是国有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都需要靠铁的纪律保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在大讨论中,干部这样感慨的说到。通过党员干部间的思想碰撞、大讨论来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真学真信真行。
在“践”上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在注重一堂生动的党课、一场饱含深情的党史诵读等主动学习的同时,孟村矿关注实践基地培训、观摩红色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今年以来,党员干部先后赴富平县习仲勋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革命圣地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践行初心使命。
在习仲勋纪念馆里,看着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件件朴实的物件,聆听着讲解员对习仲勋同志革命历程的介绍,回顾了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呕心沥血的卓越功勋,近距离感受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在井冈山,学员们学习参观了茨坪革命旧址、大井朱毛旧居、湘赣边界“一大”会议旧址,瞻仰了茅坪八角楼的灯光,体会了龙江书院朱毛会师的喜悦,深刻感受和领悟共和国的第一次红色脉动、共产党人鲜血浸润的初心。更加透彻地理解“革命”“英勇”“奉献”“无畏”的真正含义,更加深刻地理解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在延安,郁郁葱葱的南泥湾,巍巍伫立的宝塔山,庄严肃穆的王家坪纪念馆,枣园里的那盏台灯以及梁家河孕育为民为国的初心使命……通过一系列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并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新时代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悟”上实现由此及彼的转变。思想认识过程是一个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铭记,更为传承。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党员干部在红色故事、红色文物中赓续传承,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发挥标杆的带头和榜样作用,用坚定的信念,在工作中无私奉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开展“转变工作作风、严格履职尽责”专题活动,每位干部职工反思、自省,俯下身子认真实干,对工作中进行有效复盘、深度思考,结合红色精神产生共鸣,达到通感、通悟、通透的理想效果。(孟村矿 刘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