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矿郭萌萌随笔:以法家智慧为纲 在制度与权变中践行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   浏览量:452   分享到: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面临腐败手段隐形变异、利益链条复杂交织等新挑战,亟需从中华法治文明源头汲取治理智慧。法家思想中“法不阿贵”的制度刚性、“绳不挠曲”的执纪原则与“事异则备变”的权变思维,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新型腐败识别难”“政策执行温差大”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文化钥匙。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理念,正推动着纪检监察工作从单纯的纪律执行向全方位、系统性的治理模式转变,助力纪检监察工作迈向新的高度,更好地履行维护党纪国法、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

“法不阿贵” 筑牢监督执纪的制度刚性

破除特权思维的制度实践。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典型腐败案例之中,存在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在纪律审查案件中干预调查、为自己或亲属谋取从轻处理的现象。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案为鉴,严格落实“三同机制”,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职员,在初核标准、证据规格以及量纪方面,均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这一举措,是对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思想的生动诠释,让监督执纪的尺子在不同层级的干部面前保持一致,确保了公平公正,打破了特权壁垒,彰显了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标准化流程穿透“人情干扰”。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标准化流程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抵御着人情干扰的侵蚀。通过对线索受理、初核、立案、审查调查、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梳理与规范,制定出详尽、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规范,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如此一来,纪检监察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只需严格按照既定流程推进,减少了人为因素的随意性与主观性,让“人情”在标准化的流程面前难以找到滋生的土壤,保障了监督执纪工作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事异则备变” 创新监督的权变智慧

动态应对新型腐败。随着时代的发展,腐败形式不断翻新,“影子公司”等新型变异形态层出不穷,如通过劳务外包公司套取资金、利用运输环节的漏洞与运输商勾结获利等,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一问题,纪检监察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查证思维,正是《韩非子·五蠹》中“世异则事异”思想在现代反腐工作中的鲜活体现,为有效打击新型腐败提供了有力武器。

弹性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商君书》指出:“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弹性机制,实施“三级响应机制”。常态期,按照既定的监督流程进行常规监督;特殊期,迅速启动“嵌入式督导”,纪检监察人员要深入一线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恢复期,开展“回头看评估”,对前期监督情况进行全面复盘,完善监督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率,同时避免了“一刀切”式监督给基层带来的过重负担,实现了监督效能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

刚柔相济 制度权威与治理温度的统一

铁面执纪与容错纠错结合。我们不仅要做到执纪从严,更要彰显执纪的温度与智慧。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方式,将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严格遵循“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精准甄别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与错误。要做好执纪的“后半篇文章”,持续跟进受处分干部的后续情况,开展常态化跟踪回访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鼓励受处分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重新燃起干事创业的热情。

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并重。我们要将法家“以法为教”思想融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实施“三式教育”。对新任干部开展“手术式”任前廉政谈话,直指岗位廉洁风险点,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对重点岗位人员进行“滴灌式”日常提醒,通过开展廉洁课堂、家庭助廉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强化廉洁意识;对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式”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剖析案例原因、后果及警示意义。通过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双轮驱动,有效管控廉洁风险,营造出风清气正的企业政治生态。

启示

守正,像墨线量木般坚定不移地捍卫“法不阿贵”的底线,纪检监察部门要时刻保持公正、严格,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创新,如庖丁解牛般精准掌握“因势而变”的技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灵活调整纪检监察工作策略。

当前,法家智慧在纪检监察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又紧密契合了“精准监督、系统施治”的时代要求。让我们以国学智慧为帆,以制度创新为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作用,书写新时代矿山治理的精彩答卷。(小庄矿 郭萌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