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矿金尘随笔:粽香深处觅清心
发布时间:2025-05-30     作者:   浏览量:244   分享到:

当艾草的清香再次弥漫,当粽叶包裹着千年的思念,端午节,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气节的节日,又一次叩响心扉。汨罗江畔那纵身一跃的身影,早已超越时空,成为华夏血脉中“清”与“忠”的永恒坐标。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共产党员,在品味粽香、追思先贤之际,尤需静心省思,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以“香草”为佩,永葆党员纯粹本色

屈子行吟泽畔,“纫秋兰以为佩”,以香草喻美德,以高洁自许。这份对纯粹品格的执着追求,穿越千年,正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回响。党员的身份,如同佩兰在身,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约束。它要求我们时刻以“香草”的标准自省自励,涵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政治定力。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在人情世故的往来之中,能否如屈子般坚守内心的纯净高地?能否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这“香草之问”,当是每个党员在端午佳节应有的心灵叩问。

怀“求索”之志,扛起时代责任担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求索的,是强楚兴邦的真理正道。而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求索的,是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求索”精神,激励着我们勇担使命,锐意进取。然而,担当作为的前提,是清正廉洁的底色。古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唯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挺直脊梁,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赢得信任。端午龙舟竞渡,千帆争流,方向至关重要。党员的人生航船,更需校准廉洁的“罗盘”,确保在任何风浪中都不偏离为公为民的航向。贪欲如同暗流,一旦失守,必将倾覆。

承“忧乐”之怀,筑牢拒腐思想堤坝

屈子心系家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亦是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境界的历史传承。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人民立场,是抵御腐败侵蚀最坚固的堤坝。当我们心中装着人民疾苦、系着家国兴衰,个人的得失、物质的诱惑便会黯然失色。粽叶包裹的不仅是糯米,更是先人“清白紧束”的智慧;门楣悬挂的艾草菖蒲,不仅是驱邪避毒,更警醒我们要常扫思想“尘埃”,常祛作风“病菌”,防微杜渐,拒腐防变于未然。党员的“忧乐”,当系于民,而非系于私利。

守“清白”之节,擦亮党员先锋底色

屈原怀抱巨石沉江,以死明志,坚守的是对清白人格和理想信念的至高捍卫。这份震撼千古的“清白”气节,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精神的丰碑。在物质极大丰富、信息高速流转的今天,各种“糖衣炮弹”形式更为隐蔽。电子红包的“便捷”、人情往来的“温情”、投资理财的“幌子”……都可能成为侵蚀防线的缝隙。党员的身份,要求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纪律规矩的“苇叶”,紧束欲望的“粽绳”,确保内心的“糯米”始终晶莹剔透。要以“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坦荡,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追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擦亮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先锋底色。

端午的粽香里,飘荡着历史的回响,更蕴含着对当下的启迪。屈子的精神,如同汨罗江水,流淌不息,滋养着后世。作为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共产党员,让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不仅品尝美食、感受民俗,更要深刻体悟那份穿越千年的“清”与“忠”。以香草之洁修身,以求索之志履职,以忧乐之怀律己,以清白之节立身。让端午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我们坚守初心、廉洁奉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无愧于党员称号的清廉篇章。

愿每一位同志,都能在粽香深处,觅得那颗如屈子般清澈、如磐石般坚定的赤子之心,永葆党员本色,步履铿锵。(小庄矿 金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