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莲,不知何起。莲之为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根深植于浊泥之中,茎干挺拔而不曲,花开清丽而不媚。世人爱莲,或爱其姿容之洁净,或慕其品格之孤高。然细察之,爱莲者实不止于爱其形,更在慕其“廉”之质。莲与廉,音同而意通,形异而神合,其间蕴藏着中国人千年来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守望。
莲之生也,必经历淤泥之困、浊水之浸。然其能以柔弱之躯破重重阻碍,终向光明而生,展叶开花,香远益清。此正如人之生于世,难免遭遇利欲之诱、权势之压,而能持守本心、不随波逐流者,乃可谓之“廉”。北宋周敦颐作《爱莲说》,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实则是对清廉人格的深切呼唤——心中通达而无邪曲,行事正直而不攀附,恰如莲茎虚空而外直,自然成就其高洁之态。
廉者,非止于不受贿、不贪财之浅义。人有廉耻,则行为有度;官有廉洁,则政治清明。莲之可爱,正在于它虽生柔水,却自有不可侵凌之节。观其花开,从不俯首低眉,永远向阳而立;触其叶片,水珠滚落而不留痕迹,似拒一切污浊之沾染。此种特性,恰是廉士的写照——面对世间的浊流滚滚,他们以心灵的棱角划清界限,守护内心的一片清明之地。
既爱莲,又爱廉,实则是爱一种生存的姿态——一种能够于复杂环境中保持简单、于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于黑暗之中向往光明的生命态度。爱莲者,若只爱其花之美而不思其根之洁,则其爱浅矣;慕廉者,若只慕其名之清而不修其身之正,则其慕虚矣。唯有将爱莲之情转化为慕廉之心,将观物之悦升华为修身之志,方得其中真意。
今人处繁华世界,面临的诱惑远胜古人,守廉如莲之难,更倍于往昔。然正因为如此,这份坚守才愈发珍贵。当我们驻足湖畔欣赏莲姿时,或许当自问:能否如莲一般,在社会的“淤泥”中保持自我的纯净?能否在各种“清涟”的洗涤中不变其节操?既爱莲,又爱廉,最终是要让莲的品格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生根开花,让清廉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生活方式。
莲开一季,廉守一生。真正爱莲者,必不会止于观赏其美,而会在日常实践中践行莲的精神,使“出淤泥而不染”成为自己生命的真实写照。如此,爱莲与爱廉方能合一,外在的欣赏与内在的修养才能相通,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既保有莲的清新雅致,更坚守廉的风骨节操。(工会 李明)